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题库2022-08-02  65

问题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选项

答案

解析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②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③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④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 12岁),又称“理智睡眠期”,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其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27041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