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角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从现实角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选项

答案

解析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积极影响:(1)第一,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打破了两晋南北朝以来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最大限度地网罗全国优秀人才,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2)第二,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从而能够选拔素质较高的人才。科举制改变了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只重品行、门第,而忽视了才能之弊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3)第三,科举制度使读书成为一种潮流。科举制度在中国的古代有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从科举中不仅能够得到政治上的特权,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利益。(4)第四,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长存1300多年,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国际社会也起了一定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都曾仿照中国实行科举制。在西方,有人称它是“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最令人赞赏的方法”。(二)消极影响:(1)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科举考试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2)科举制度相当功利,缺乏长远性,容易滋生腐败,败坏学风。(3)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明清的八股文考试,不利于文化和科技创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27037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