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1-14题 上大学时,从家到学校之间往返都乘火车,是那种速

资格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1-14题上大学时,从家到学校之间往返都乘火车,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与慢车相匹配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站。北营站就是这样的小站。在北营站,上下车的旅客不多,以附近高校的学生为主。站虽不大,但位置重要,距离我们学校仅两三公里。去那里乘车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比去大站方便实惠得多。小站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路人,记录下了匆匆过容的平淡记忆,偶然回味其间,能从那些记忆碎片看到透射出来的微光。因为乘车时间大都在晚上,去北营站的小路又偏僻,所以来往其间的大多是男生。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走北营站,偶尔有女同学出现,也是结伴搭伙而行,但只有一个女生“DNA”除外。我跟“DNA”认识纯属偶然。因为车站小,候车的学生大都挤在仅有的几条长椅上。慢慢地,经常出没于此的学生就熟了起来。“DNA”的与众不同,不是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她学习的劲头太大。她学习的刻苦劲儿让人佩服,至少我是感动的。那时候,上大学国家包分配,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像她这种利用候车时间还能抓紧学习的精神,我们连参加高考前都没有。记得第一次认识她时,她正在啃一本很专业的书。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朴素、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要不是书掉在我脚下,我顺手帮她捡起,估计我们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书的封面上有很大的“DNA”字样,我递还她时,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书吧。她兴奋地问我是哪个系的,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关于DNA的知识。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她不 少的信息,但除了名字,所以只能叫她“DNA”。她是生物系的,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是因为意外遇到一个文科“知音”的缘故,她兴奋地向我介绍生物专业。那时候,考研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得知她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我很震惊。我在小站后来又碰到过她几次,她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忘我学习的范儿,我与她再无交流。然而在我大二时又在小站邂逅了“DNA”。那天,她明显认出了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望。说她第一次出远门到南方,考研成绩还好,面试时导师对她指点不少。对于她来说,不光是未来读研的一切让她兴奋,而且南方的一切也令她大开眼界。她说着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其他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一个来自贫寒农家的女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和几乎不用破费的“礼物”之外,确实无以回报家庭。她带回的这只小龙虾,更多的是向家人展示一种新奇的、别样的生物。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DNA”,也不知道她最终有没有读研、读博。我想,凭她的努力和执着,一定不会错的,她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小站都显得有些寂寥,但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当年在小站昏暗灯光下努力读书的那个平凡女孩,想必一定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吧。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作者称女孩“DNA”,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女孩所看书的封面上的“DNA”字样代称女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刻苦学习的人物形象特点。
(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26623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