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南方城市拟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用来处置该市每年需填埋处理的约4×104m

admin2022-08-02  35

问题 某南方城市拟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用来处置该市每年需填埋处理的约4×104m3危险废物。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危险废物收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  (2)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车间,包括水泥固化、药剂稳定、中和预处理、脱水预处理设施等。  (3)安全填埋场,总容积86×104m3,服务年限20年。包括土方、边坡工程、拦渣坝、防渗系统、防排洪系统、场区道路、渗滤液收排系统、地下水监测井等。  (4)污水处理车间,包括渗滤液处理装置,一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带,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和下卧花岗岩。全年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较温暖,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建设单位经踏勘、调查,提出两个拟选安全埋场场址备选。对两个备选场址的初步调查情况如图所示。[2005年真题]拟选场址初步调查情况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6-6给出的拟选场址初步调查情况,应选用哪个场址?请简述理由。2.为进一步论证选址的合理性,还必须调查哪些基本情况?3.简述除厂址比选论证外,该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4.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可能造成哪些主要环境问题?5.安全填埋场服务期满并封场后,应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 (1)应选用场址B。
  (2)理由:
  ①从植被情况来看,B场址仅破坏一般灌木和人工种植的稻田、菜地,不破坏自然植被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而A场址会破坏自然植被。
  ②B场址径流经沟谷流入5km外的4类水环境功能的河流,而A场址经沟谷流入一具有防洪、养殖和灌溉功能的中型水库,比A场址对水环境的影响小(而且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在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③B场址距离森林公园比A场址远,对森林公园和村庄影响小。
  ④B场址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
  ⑤B场址虽然距离村庄距离较A场址近,但均不在影响范围之内,可以接受。
  因其他条件相当,综合比选后,B场址较A场址更适合。
2.为进一步论证选址的合理性,还必须调查的基本情况有:
  (1)应调查场地占用土地情况;
  (2)场地的生态和水土流失情况;
  (3)防渗用的黏土来源;
  (4)有无珍稀动植物保护物种;
  (5)周围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容量情况(如: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情况,特别是地下水水源);
  (6)场地地下水流向和水文地质情况、场地压占范围是否有文物和矿藏情况;
  (7)补充水土保持报告、土地现状利用图、生态植被分布图。
3.项目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有:
  (1)拟填埋危险废物的数量、来源、组分、性质和特点,以及危险废物的收集转运、运输途径和车辆配备等。
  (2)关于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内容的论述(如库区面积、设计填埋年限和填埋方案;场地平面布局、构筑物及公共工程;填埋工艺、填埋坝工程、防渗工程、渗滤液导排、气体导排、场区防洪、场地道路和覆土方案等),在论述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防渗措施的可行性。
  (3)填埋场选址的合理性。
  (4)应明确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如:填埋场运行期间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影响以及拦渣坝风险事故)。
  (5)重点论述渗滤液和大气污染物源强的确定方法、确定过程及结果。
  (6)说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渗滤液和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方式,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排放量。
  (7)施工布局、施工作业方式、取土及弃渣方案、水土保持方案。
4. (1)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及对动物活动的不利影响;
  ②占用土地、边坡工程、取土和弃土对生态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③噪声对道路沿线居民及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④施工期作业及运输产生的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
  ⑤施工污水处理不当排入地表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
  ⑥施工人员的废水和生活垃圾的影响。
  (2)项目运行期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渗滤液在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的影响及渗滤液在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②覆土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填埋气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取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的生态影响;
  ④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⑤作业及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⑥车辆及覆土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⑦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对沿线居民产生的噪声及扬尘的影响以及事故情况下危险废物泄漏产生的危害。
5.安全填埋场服务期满并封场后,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有:
  (1)企业编制封场计划报请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2)封场后对渣场固废固结状况、抗压性进行检测。
  (3)建立封场标识,封场后对地表护理,继续收集和处理渗滤液。
  (4)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封场后30年的管理和监测方案。
  (5)对渣场下游地下水断续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污染地下水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6)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及救援体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631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