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含耕

admin2022-08-02  29

问题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含耕地263hm2,其中基本农田247hm2),临时占地239hm2,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hm2用于补偿。  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2009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列出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什么措施?5.针对本工程环境影响区的特点,生态现状调查应重点调查哪些内容?6.指出本工程移民安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7.本工程建设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主要考虑哪些方面?8.若本工程为引水式年调节电站,指出对坝下区域的主要生态影响。9.指出本工程生态影响应重点评价的内容。10.指出工程影响范围内基本农田调查应给出的结果。11.本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12.若原河道中有鳗鲡等降河性洄游鱼类,指出工程建设对其主要影响。13.说明工程建设对流水性鱼类的影响。14.简要说明库区蓄水后可能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或水环境风险)。

选项

答案

解析 1.营运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有:
  (1)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抬高,淹没大量农田和植被,特别是淹没较多的基本农田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造成农田生态及粮食生产的损失,造成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生境的损失。
  (2)水文情势变化使得水位抬高,水库淹没侵占区域动物的生境,破坏栖息地及生境,对其的分布、活动、数量的不利影响。
  (3)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导致其水文、水质、水温、泥沙情势发生改变,改变库区原有生境,对鱼类种类、数量、产卵及三场(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的影响。
  (4)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过程中因占地、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生态影响等。
  (5)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上游裹携着泥沙的水流不断入库,在造成库区泥沙不断淤积的同时,水体中泥沙含量也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水生生物的环境。
  (6)与原河道相比,库区水量增多、水体面积扩大,库岸受到长期浸泡,容易引发塌方、滑坡地质灾害,进而影响库区生态环境。
  (7)水库淹没所带来的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
2. 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应分建设期和营运期分别讨论,具体包括:
  (1)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造成局部河段水文情势改变,特别是施工期库区清理、施工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河道,对鱼类生境造成不良影响。
  (2)运营期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若工程未能设置合理的过鱼设施,则大坝建设将阻断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通道;
  ②由于水流变缓,使原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不能生活,被迫向库尾上游流水生境迁移,而喜欢静水环境的鱼类则可在库区繁育、生活,造成库区鱼类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
  ③由于大坝的阻隔影响,库区水流变缓,不能使卵苗进行长距离顺水漂流,影响卵苗孵化;
  ④由于库区淹没及其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了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环境。
3.(1)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临时占地在使用前应先剥离上层土壤层,堆放保存好,采取苫盖或截水、排水等必要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用于农田或植被恢复;
  ②由于本工程淹没及永久占地征用了较多的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因此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结合基本农田补偿进行,即临时用地适宜恢复为农田的尽可能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③处于坡度较大区域的临时占地,为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不宜恢复为农田,应以恢复林、灌草地为宜,选用当地物种;
  ④由于本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生态恢复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必须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行地表生态恢复。
  (2)对于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有:由于处于水库淹没线以下,应在库区清理前及时采取移植保护的措施。优先在库区外围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移植,移植后可挂牌保护或划定保护区,同时建立种子库。
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1)在适宜区域开垦新的耕地;
  (2)异地划补;
  (3)劣质地改良;
  (4)临时占用的50hm2基本农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为基本农田;
  (5)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部分临时占用的非农田或基本农田,恢复为农田或基本农田。
5.(1)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植被类型、面积,特别是库区淹没区的植被类型与面积、分布情况。
  (2)工程征占的基本农田的分布及其土壤情况,包括耕作层的厚度、结构与肥力等。
  (3)调查鱼类资源,包括种类、特性,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鱼种,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及其产卵场。
  (4)地质环境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可能发生情况。
  (5)深入调查河谷区的植被,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保护的物种;调查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及周边是否还有适宜的生境,为迁移保护提供依据。
6.本工程移民安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安置区的土地征占,土地利用类型或格局的改变;
  (2)占用安置区植被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生境被侵占,造成生态破坏;
  (3)安置区陡坡安置及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4)安置区产生的废水、固废等对环境会产生污染影响;
  (5)安置区施工作业过程中还会产生施工废水、噪声、扬尘等,处置不当会造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的污染影响,并会产生较多的固体废物。
7.本工程建设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移民安置可能造成的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不利影响;
  (2)工程所在区域农田较多,农田淹没及损失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3)鱼类等自然资源的损失可能造成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4)对周边区域社会基础设施的影响;
  (5)施工人员活动对区域社会治安或当地习俗民风的影响;
  (6)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钉螺转移问题。
8.若本工程为引水式年调节电站,对坝下区域的主要生态影响有:
  (1)坝下出现减脱水段,生态系统类型与结构,以及生物种群将发生变化,尤其是河流生态系统将变化为陆地生态系统;
  (2)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的污染;
  (3)清水下泄对河道具有一定的冲蚀影响;
  (4)存在下泄低温水的可能性,若用低温水灌溉,容易导致下游区域农作物的减产;
  (5)阻隔洄游性鱼类的通道,使其产卵场受到破坏,并影响其产卵;
  (6)下游区域容易产生盐碱化;
  (7)下游区域如有湿地,可能出现一定的萎缩。
9.本工程生态影响应重点评价的内容包括:
  (1)库区,特别是洄水及淹没区的植被损失及地质环境影响;
  (2)减脱水段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及生物种群结构与类型的影响;
  (3)对急流性鱼类的影响;
  (4)对洄游性鱼类及其产卵场的影响;
  (5)水土流失。
10. 工程影响范围内基本农田调查应给出的结果有:
  (1)基本农田分布,给出分布图;
  (2)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位置;
  (3)基本农田土壤类型、土壤层厚度、土壤结构、肥力等;
  (4)主要农作物种类、产量,生长季等;
  (5)农田灌溉设施及其分布,工程可能影响的主要农灌设施。
11.本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
  (1)施工期的影响包括:
  ①施工作业对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②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
  ③人员活动及可能发生的捕杀行为对动物造成不利影响。
  (2)运营期的影响包括:
  ①工程永久占地可能部分占用陆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导致其迁徙;
  ②库区蓄水淹没了陆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对动物迁移造成阻隔影响;
  ③坝下由于水位下降,为某些动物提供了生境,其数量可能增加(如鼠类),造成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组成与结构的改变。
12.若原河道中有鳗鲡等降河性洄游鱼类,工程建设对其主要影响有:
  (1)工程建设导致该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改变了该鱼类的生境。
  (2)大坝建设阻断了降河性洄游鱼类产卵期由库区以上河段向下游河道及海洋的迁移,影响其进入海洋产卵的通道。
13.工程建设对流水性鱼类的影响有:
  (1)施工期若有废水或固体废物排入水体,对鱼类活动将造成不利影响。
  (2)营运期由于大坝建设,导致水文情势改变,鱼类生境受到破坏(流水性鱼类多喜欢在急流的环境中生活,工程蓄水后由于库区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流水性鱼类的生境受到不利影响)。
  (3)流水性鱼类不能在库区正常生活,被迫向上游急流区迁移。
14.库区蓄水后可能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有:
  (1)大坝建成蓄水后使上游水势由原来的急流转为平缓流淌,使库区水流速度减缓减慢,紊动扩散能力减弱,会加大岸边污染物浓度;
  (2)库区水滞留时间增加,复氧能力减弱,会减少生化需氧量的降减量;
  (3)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加剧污染物在库岸一定范围内的停留时间,造成水质恶化;
  (4)水体营养负荷加重,如果上游再有污水排入,则库区水质恶化的风险增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631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