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

admin2022-08-02  22

问题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两个县城。  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分布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方面?2.指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3.对上游陆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影响?4.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影响?5.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选项

答案

解析 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
  (1)对林地的调查(或调查上游区域林地分布及生态公益林划分情况,特别是可能受本工程征占或淹没的林地类型及面积,是否涉及保护种,并调查说明林地结构及其生物量情况)。
  (2)对农田的调查(或调查上游耕地分布及基本农田情况,特别是受本工程征占或淹没的230hm2地类型)。
  (3)对野生动物的调查(或调查林地是否涉及土著等受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情况)。
  (4)对生态问题的调查(或调查上游区域现状生态问题及其类型、分布、成因及发生特点等情况,如水土流失)。
  (5)对村落的调查(或调查上游自然村落的分布及数量(村落数、户数及人数),特别是需要移民的1870人的分布及生产与生活情况、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等),并调查安置区自然地形地貌等环境及其水土流失现状。

2.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水库大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物种和基因交流的阻隔影响。
  (2)水库坝下脱(减)水河段的影响。
  (3)水库运行调度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产卵场及其鱼类繁殖的影响。
  (4)水域生境变化导致水生态系统改变对坝下河段鱼类索饵场及其鱼类生存的影响。
  (5)水文情势改变、水域生境变化对坝下河段鱼类区系、种群、分布与数量的影响。
  (6)水库容积大,电站属于年调节运行,下泄水量均匀,导致坝下河流湿地减少,生物量随之减少,鱼的食料减少。
3.对上游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有:
  (1)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活动和施工机械噪声干扰,以及库区拆迁、清理等,改变野生动物生境或使其受到惊扰而发生逃逸。
  (2)工程营运期,由于水库蓄水及水面积的扩大将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的淹没、库区水面对野生动物跨河形成阻隔影响,会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及活动范围,进而影响其种群及数量。
4.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的环境影响有:
  (1)移民区搬迁遗迹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时地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
  (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
  (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5.(1)应主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①库区移民环保措施,库底清理环保措施。
  ②库区(周)、坝下河段以及灌溉、供水使用后排(退)水受纳水体的水污染源控制与水质保护措施。
  ③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
  ④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
  ⑤保障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维护工程影响水域鱼类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措施、鱼类替代生境保护措施等。
  ⑥下泄基流水量保障措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措施等。
  (2)环境管理建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②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
  ③严格分层取水、定期放水、保障生态需水量的日常管理。
  ④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⑤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
  ⑥在工程竣工后落实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629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