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拟建2×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坑口电厂。电厂年耗煤量270×104t,

admin2022-08-02  25

问题 某市拟建2×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坑口电厂。电厂年耗煤量270×104t,煤质灰分50.5%,飞灰份额60%,烟气量670m3/s,掺烧石灰石有25%进入飞灰,电厂年运行小时数为5500h。  项目位于农村、浅丘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区域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3~5m,表层土壤以粉砂、粉质黏土为主。厂址东面10km为县城,南面0.2km有A村。灰场位于厂址西南3.5km的山谷中,工程地质条件符合要求,拟选灰场1.0km范围内有村庄B。项目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风速为2.0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静风频率为20%,贴地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  项目拟采取炉内加石灰石脱硫,石灰石耗量14×104t/a,SO2排放满足有关环保要求;采用四电场静电除尘,除尘效率为99.6%,烟尘粒度小于15μm;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电厂南面1.0km处的河流C(河流为Ⅲ类水体);灰场采用灰渣碾压防渗;根据经验判断,采用隔声等措施,厂界噪声和环境噪声可以达标。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确定应执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与级别。2.分析本工程烟尘排放状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排放浓度标准200mg/m3)。3.按照已知条件,采用点源有风、倾斜烟羽、熏烟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是否可行?选取扩散参数时如何进行提级?4.至少还需要调查哪些基础信息才能确认灰场的环境可行性?

选项

答案

解析 1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Ⅰ类和Ⅱ类水体中,排入GB 3838—2002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 3097—19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本项目剩余部分排放C河,C河为Ⅲ类水体,所以应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2.(1)本工程烟尘排放状况如下:
  ①烟尘产生量为:
  270×104×50.5%×60%+14×104×25%=85.31×104t/a;
  ②烟尘的排放浓度为:
  (85.31×104)÷(5500×670×3600)×(1-99.6%)×109=257.2mg/m3。
  (2)评价意见和建议
  烟尘超标排放。建议:减少掺烧石灰石量,加强管理或增加电场提高除尘效率到99.8%。应进一步加大烟尘排放治理力度,提高电场静电除尘效率。

3.(1)采用点源有风、熏烟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行。因为点源有风扩散模式适用于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的情况,该项目静风频率较小,平均风速为2.0m/s,故可行。
  (2)采用倾斜烟羽扩散模式不可行。因为倾斜烟羽扩散模式适用于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大于15μm的污染物,而该项目烟尘粒径小于15μm,故不可行。
  (3)A、B、C级稳定度可直接由表查算,D、E、F级稳定度则需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再由表查算。

4.确认灰场的环境可行性,还需调查的基础信息有:
  (1)场址是否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灰场是否位于A村和B村下风向,并与A村和B村的距离均大于500m;
  (3)是否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4)是否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5)灰场是否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6)灰场是否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如果天然基础防渗层渗透参数大于1.0×10-7cm/s,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7)灰场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629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