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

admin2022-08-02  36

问题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3,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有施工人员4000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物种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重点调查的内容有: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1)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有: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2)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
  ②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产生的影响有:
  (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 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物种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628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