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的某一化工园区内,共有甲、乙、丙、丁、戊五家企业,其中甲厂规模最大,且乙、丙

admin2022-08-02  30

问题 A市的某一化工园区内,共有甲、乙、丙、丁、戊五家企业,其中甲厂规模最大,且乙、丙、丁、戊四家工厂均与之相邻,考虑到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危险,该市编制了《A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此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化工厂组织了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模拟事故:甲化工厂液化石油气储存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附近的企业和行人构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严重损坏。演练地点:甲化工厂厂区内。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化工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演练过程:2012年4月9日上午9时26分,甲化工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A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1时24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应急预案演习的基本分类有哪些?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响应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选项

答案

解析 1.根据应急演练的组织方式、演练内容和演练目的、作用等,可以对应急演练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演练的组织管理和经验交流。应急预案演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组织方式及目标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2)按演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3)按演练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不同演练组织形式、内容及目的的交叉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演练方式,如: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单项示范演练、综合示范演练等。
2.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可能发生火灾,故应采取火灾报警措施;
(2)采取疏散人员的紧急措施,在情况紧急时,应首先确保人员安全,迅速组织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再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现场;
(3)采取隔断电源和火源的应急措施,控制住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4)采取阻止油品继续泄露的措施,根据化学品、油品性质进行堵漏、稀释、收集等分类处理。
3.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响应速度越快,意味着越能减少损失。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只有及时响应,控制住危险状况,防止突发事件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地减轻造成的各种损失。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或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加强协调组织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应对。
(3)要为一线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提高危险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保护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
4.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1)职责分配不明确。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化工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等。各参与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应该负有明确的责任,实际演练过程中未交待清楚。
(2)通讯方面未做到及时沟通,报道。未将可能会给相邻单位带来的危险告知相邻的化工单位。
(3)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GB 18218—2009),启动应急预案后,用人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应急办和公安、安监、环保、质检、卫生部门,而题中只汇报了应急办。
(4)演练后评估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案例中仅提到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就宣布演练结束。
(5)演练现场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容易发生危险,威胁现场人员的安全。
(6)演练结束后未总结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提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2728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