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住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 13000m2,地下 2 层,地上 18 层,现浇

admin2022-08-02  23

问题 某新建住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 13000m2,地下 2 层,地上 18 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灌注桩筏板基础。项目实行施工总承包管理。施工合同约定:钢筋、混凝土、防水、保温等和结构及主要性能相关的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提供。钢筋进场时,施工单位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规格、数量等质量验证,并自行取样送检,质量验证合格后直接加工使用。当节能验收工程验收时,因墙体的保温材料质量不合格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必须返工。建设单位认为,此次质量问题,属于施工单位在材料验证时把控不严,因此导致的返工费用,应该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基础桩设计桩径 800mm、长度 42m,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共计 90 根,施工单位编制的桩基施工方案中列明。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导管法水下灌注 C30 混凝土;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 500mm;每个柱子下有 3 根桩,每根桩留置 1 组混凝土试件;成桩后按总桩数的 10%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土方回填时,恰逢冬季。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条件,室内地面进行土方回填时,使用柴油打夯机进行压实。土料铺填厚度比常温施工时减少约 15%,每层为 350mm,每层压实 2 遍。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要求进行整改。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指令施工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竣工预验收,并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在预验收通过后立即组织参建各方相关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组织安排有误,责令建设单位予以更正。竣工验收通过后,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分别将各自施工范围的工程资料移交到监理机构,监理机构整理后将施工资料与工程监理资料一并向当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被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以资料移交程序错误为由予以拒绝。【问题】1.补充钢筋进场时,应该提交的资料、质量验证内容。并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2.指出桩基础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3.室内地面进行土方回填时,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条件还有哪些?土方回填是否有不妥之处?不妥之处有哪些?4.工程竣工验收程序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指出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工程资料的正确移交程序。

选项

答案

解析 1.(1)材料:材质报告单、出场合格证
质量验证内容:材料品种、型号、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
(2)不妥之处一:钢筋进场后由施工单位自行取样送检不妥;
不妥之处二:质量验证合格后直接加工使用;
不妥之处三: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承担因此造成的返修费用不妥。
2.不妥之处一: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 500mm;
正确做法: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 0.8~1.0m。
不妥之处二:每个柱子下有 3 根桩,每根桩留置 1 组混凝土试件;
正确做法:单柱单桩,每根桩留置 1 组试件。
不妥之处三:成桩后按总桩数的 10%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
正确做法:桩身完整性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应少于 10 根。
3. (1)还有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参数
(2)有。
不妥之处一:土料铺填厚度比常温施工时减少约 15%;
正确做法:冬季施工,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 20~25%。
不妥之处二:每层厚度为 350mm ,每层压实 2 遍;
正确做法:柴油打夯机进行压实,每层厚度为 200~250mm,冬季更低,且每层压实 3~4 遍。
4. (1)不妥之处一:建设单位指令施工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竣工预验收;
不妥之处二: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在预验收通过后立即组织参建各方相关人员进行竣工验收。
(2)专业分包单位工程资料移交到总包单位;
总承包单位将工程资料(含专业分包单位的资料)移交到建设单位;
监理机构整理后的工程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再移交给当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2203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