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地形测量 1)任务来源及目的 受××海事局委托,××测绘有限公司承接长江

资格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P>水下地形测量</P><P>1)任务来源及目的</P><P>受××海事局委托,××测绘有限公司承接长江下游××至××段(约360km)水下地形测量工作。</P><P>该项目的目的是为满足海事部门管理用图及长江××段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补充和更新,故需要全面施测该地区的航道水下地形。</P><P>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P><P>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29′至东经1 2 1 ° 2 1 ′,北纬3 1 °2 9 ′至北纬3 2° 2 0 ′ 。主航道全长约</P><P>360km,总计水下地形测量面积1500km<sup>2</sup>,岸上部分南北两岸均按200m宽度计算,约350km<sup>2</sup> 。</P><P>测区地处我国东部,属于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多集中于春夏两季,季风现象显著,风雾较多。</P><P>测区水位变化主要受潮汐控制,最高最低水位变化一般不超过6m,但潮差变化最大达5m左右。涨潮时产生剧烈的溯江流。一天之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半日潮或不规则的半日潮,一般是自上而下递增,越近长江口潮差越大。落潮时含沙量大于涨潮时的含沙量,流速一般是落潮时流速大于涨潮时的流速。</P><P>测区江面宽阔,洲滩众多,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下地形及水流条件较为复杂,两侧岸线地形复杂,码头林立,且多矶石、丁坎、边滩、石堆,洲滩植被丛生面积大,潮涨淹潮落露,交通不便。测量船无法接近,测量工作量大,技术复杂程度高。</P><P>3)技术标准</P><P>(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P><P>(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P><P>(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P><P>(4)《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2010);</P><P>(5)《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P><P>(6)《中国海图图式》(GB 12319—1998);</P><P>(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P><P>(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2006);</P><P>(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1995);</P><P>(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1995);</P><P>(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P><P>(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P><P>4)技术要求与精度指标</P><P>(1)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经线1 20°。</P><P>(2)高程系统:岸上部分为1 9 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水下部分成图采用理论最低潮面。</P><P>(3)成图比例尺:1:20000,等深距5m。锚地、临时停泊区、渡运水域、桥区等比例尺为1:5000,等深距1m。</P><P>(4)平面定位: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不再架设参考站。现场测量时,沿江两岸的C级或D级控制点及四等水准点实测坐标应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平面位置各分量较差应小于±0. 05m,高程较差应小于±0.10m。</P><P>(5)水位观测: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接测水位(水面高程),在徕卡GPS接收机中设置自动记录模式,每60s记录一次。</P><P>(6)精度要求。</P><P>①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见表2-4 。</P><P></P><P>②测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P><P>③深度误差:在不考虑平面位移的情况下,水深测量的深度误差应小于表2-5规定。</P><P></P><P>对山区河流水深小于5m的硬底质水域,深度误差应不大于0.15m。</P><P>④转换参数的计算要求:测区全长约360km,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将整个测区分成多段求解坐标转换参数。转换方法用经典三维转换方法计算7个参数,转换后各参量残差应小于±0. 05m。</P><P>5)测区已有资料</P><P>(1)C级GPS网控制点××点。</P><P>(2)D级GPS控制点××点。</P><P>(3)测区沿线四等水准成果。</P><P>(4)测区20 1 0年施测的长江岸线1:10000带状地形图。</P><P>6)测量组织及工作计划</P><P>(1)人员安排</P><P>①项目负责人2人;</P><P>②两个测量分队,每队配备技术人员3人;</P><P>③后勤保障2人;</P><P>④潮位观测3人。</P><P>(2)投入设备</P><P>①全球定位GPS测量系统:7台套;</P><P>②多波束测深系统:2台套;</P><P>③测深仪:4台;</P><P>④计算机:1 0台;</P><P>⑤专业测量船:2艘;</P><P>⑥汽车:2辆。</P><P>(3)工作计划</P><P>测量任务工期1 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P><P>20 11年5月1日~20 11年8月1 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P><P>2 0 1 1年8月11日~2 0 1 1年1 1月1 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P><P>20 1 1年1 1月11日~20 11年3月2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P><P>内业工作分期、分段同时处理。</P><P>7)提交成果</P><P>(1)控制点检测成果;</P><P>(2)技术设计书;</P><P>(3)原始测量记录、数据文件等;</P><P>(4)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P><P>(5)纸质地形图1套;</P><P>(6)电子地形图(光盘)2套。</P><P>8)问题</P><P>(1)简述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点高程的计算方法。</P><P>(2)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定位方法有哪些?</P><P>(3)海道测量工作中,对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有哪些要求?</P><P>(4)海洋测绘归档成果资料主要有哪些?</P>

选项

答案

解析

水下地形测量


(1)简述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点高程的计算方法。


当采用GPS-RTK定位技术联合回声测深仪的方法进行水深测量时(无验潮模式),可以按下  确定水底点的高程:


Gi=Hi - Do-hi-△a


式中:Gi——水底点高程;


Hi——GPS相位中心的高程(通过RTK直接确定);


Do——换能器的静吃水;


hi——测量水深;


a——姿态引起的深度改正。


(2)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定位方法有哪些?


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可用如下方法定位:


①光学仪器的交会法定位;


②测距仪与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极坐标定位;


③无线电定位系数的圆一圆定位;


④无线电定位系数的双曲线定位;


⑤卫星定位。


(3)海道测量工作中,对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有哪些要求?


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尽量保持一致,对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二者水平距离最大不得超过2m;对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两者水平距离不得超过5m,否则应将定位中心归算到测深中心。测深与定位时间应保持同步。


(4)海洋测绘归档成果资料主要有哪些?


①测量任务书、踏勘报告及技术设计书;


②仪器设备检定及检验资料;


③外业观测记录手簿、数据采集原始资料;


④内业数据处理、计算、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


⑤所绘制的各类图纸及成果表;


⑥港口资料调查报告、技术报告、各级质量检查报告;


⑦测量过程记录;


⑧其他测量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15285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