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

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裙楼右侧沿塔楼边设防震缝与塔楼分开(1~5层),左侧与塔楼整体连接。防震缝两侧结构在进行控制扭转位移比计算分析时,有4种计算模型,如题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试问,采用下列哪一组计算模型,最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A. 模型1;模型3 B. 模型2;模型3 C. 模型1;模型2;模型4 D. 模型2;模型3;模型4

选项 A. 模型1;模型3
B. 模型2;模型3
C. 模型1;模型2;模型4
D. 模型2;模型3;模型4

答案 A

解析 裙楼与塔楼设缝脱开后,不再属于大底盘多塔楼复杂结构,在进行控制扭转位移比计算分析时,不能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0.6.3条第4款要求建模。整体模型4不再适用,故CD两项不准确。
非大底盘多塔楼复杂结构,裙楼的“相关范围”亦不适用,模型2不再适用,B项不准确。模型1可用于右塔楼的计算,模型3可用于左塔楼+大底盘的计算。因此,A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jzgc/10789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