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的进口水稻,新的品种很快取代了原有地方品种。

admin2022-08-02  24

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的进口水稻,新的品种很快取代了原有地方品种。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_______。例如,传统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开花时间、稻穗长度、稻粒大小、颜色和形状等区分不同的水稻品种,并利用这些特征来保持地方品种的纯度。然而在今天,大多数南亚农民依赖外部的种子供应,无需保持地方品种的纯度,与之相关的农业和文化用途知识也不再需要。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A、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对某些害虫来说就是一场盛宴B、地方品种的消失会导致与种植这些品种有关的知识体系的消失C、适合不同类型土壤、地形、气候的地方水稻品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D、农民们一味追求高产水稻品种而放弃了富含微量营养素的地方品种

选项 A、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对某些害虫来说就是一场盛宴
B、地方品种的消失会导致与种植这些品种有关的知识体系的消失
C、适合不同类型土壤、地形、气候的地方水稻品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D、农民们一味追求高产水稻品种而放弃了富含微量营养素的地方品种

答案 B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阐述了印度引进高产的新品种水稻,横线前通过“带来的问题之一”提示横线处应填入新品种取代旧品种带来的问题。横线后通过“例如”进行举例论证,具体阐述传统农民如何保持地方品种的纯度,转折词“然而”之后强调农民不再需要相关的知识。故横线处要体现出相关知识的缺失这一问题,对应 B 项。A 项 “害虫”、C 项“适合不同类型土壤、地形、气候”、D 项“富含微量营养素”均为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提及,排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761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