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Z公司新品线组长老梁,利用3个月的工余时间,经过100多次反复的试验,攻破了

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浙江Z公司新品线组长老梁,利用3个月的工余时间,经过100多次反复的试验,攻破了“丝攻短牙(拔牙)项目”,让该公司每年仅这个工序就节约了10多万的生产成本。“作为生产工人,最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合格率。我这样做,只是坚持了我的工作准则,尽量降低产品的废品率,节约生产成本。”老梁这样理解自己的自主创新,“我是通过这种创造性劳动体会到了更多的价值。我们工人不该只是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具,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个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其实只要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我们同样能撬动地球!”宝钢集团以全国钢铁业6%的产量,实现了全行业约30%的利润。有何秘诀呢?“职工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宝钢集团董事长说,“宝钢式创新的最大特色是‘蓝领创新’,每天产生专利4件,五成由一线工人创造。”工人发明家孔利明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设备的疑难杂症,主导生产工艺改进,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我的大学在宝钢。”这是孔利明的肺腑之言。出身钳工的卢江海在孔利明的带动下,立足本职岗位搞专利研发,成为宝钢的“金点子大王”,一年内他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宝钢的职工创新以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职工创新奖励从10元到100万元。“机器不能代替人,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认为,宝钢“蓝领创新”,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依靠职工的最好诠释。给定资料1中“其实只要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我们同样能撬动地球!”,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3年湖北省公考《申论》真题

激发工人的创新力量 助力工人撬动产业地球
【对仗式标题,直接显示总论点】
坚毅的目光,质朴的外表,倔强的神态,中国工人用忘我的拼搏精神成就着中国制造的奇迹。然而,他们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可,却没有赢得中国社会的尊重。从安身立命的无所归依到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再到工作环境的日趋恶化,中国工人面临着日益尴尬的境遇。正如阿玛蒂亚森说的那样:“在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中,要让普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中国工人同样如此,需要更多的关注中国工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阐述工人现状,引出总论点】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工人安身立命。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作为80/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习惯城市的生活,认同城市文化,但是却从未被城市所接纳。他们享受不到城市人应有的社会保障及福利设施,一切繁华与他们无关,农民的身份让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这损害的不仅仅是工人的亲身利益,更影响到的是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长此以往安身立命就会成为一方笑谈。关注工人,让工人更好的成长,唯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才能让工人融入城市,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真正能够安身立命。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助力工人仰望星空。俗语有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工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安身立命,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德国制造”在二战后实现了屹立全球的宏伟壮举,成为响彻世界的国家名片。而制成这一金字招牌的恰恰就是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正是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让德国的工匠们有职业上升的通道,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梦想。“知识就是力量”,唯有拥有了技能,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梦想。因此,助力工人仰望星空,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让工人真正看得到努力的方向、抓得住成功的希望。
【分论点论证兼顾例证理证相结合,围绕题目谈做法】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工人用他们拼搏的精神创造共和国的奇迹;跨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工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铸就民族发展的辉煌;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工人用他们创新的智慧开拓梦想征程的未来。
【结尾回扣主题,升华主题】

新时代工人力量
总论点: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推动制造业发展
分论点: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需要营造尊重劳动氛围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需要改革创新激励体制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需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新时代工人力量
总论点:多措并举,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
分论点: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有助于个人安身立命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有助于制造业实现腾飞

拓展:
1.命题:题干会明确文章主题和写作角度,核心就是按照题干和要求,在论点中体现题干关键词。
2.思路:围绕主题和角度词,谈价值、作用、意义或对策都可。本题可围绕如何激发工人力量作答。
3.开头:围绕材料主题概括+结合角度词阐述分析+亮明文章中心论点。总体逻辑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内容:
“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结合自身感悟、结合湖北省情、结合城市、工人现状展开。
“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有新意,运用材料外的道理和例子丰富内容,不能只是抄袭材料案例。
5.结尾:
要紧扣主题,阐述主题带来的意义,后升华主题,更进一步夯实思路与表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71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