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

考试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给定资料1”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联系实际,语言流畅,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4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湖北卷)

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注意重点阅读资料5,从中分析提炼出文章写作的重点,为确保全面,同时也要兼顾其他资料;本题要求结合“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这句话来写文章,要注意在文章的开头对这句话进行解释,以便提炼出文章的主题以及可能的写作角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勾划给定句子的关键词来明确写作的重点:从题目给定句子中勾划出主题词“输出价值观”,目的是什么?即,推动建设文化大国。由此总论点确定。分论点由文章中的素材推出框架结构,即:
以价值观为导向,建设文化大国需固本培元,保护民族文化精髓。
以价值观为导向,建设文化大国需政策保障,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以价值观为导向,建设文化大国需大力弘扬,加强多元文化交流。
结尾部分注意要再次突显“输出价值观”这一主题词或同义词,做到首尾呼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71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