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的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现挂职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吴平来

最全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2019年4月的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现挂职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吴平来到了当年“河北大包干第一村”——万北村调研。此前,吴平已经转遍了大名的20个乡镇,400多个村庄。经过近两年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占地近200亩的万北村,如今有了粉刷一新的墙壁,精心整治的坑塘,点缀着健身器材的小广场,还新修了一条宽阔油亮的柏油路。但行走其间,不时可见上锁的宅院和坍塌的老屋,街道上只有几位老人坐在街角的门墩上聊天。调研中,75岁的万北村党总支书记董可志不时地轻轻叹气:“在村里住的人越来越少了。”空心村是近年来很多村落的问题。在万北老村,空置宅基地已占80%左右,这使原本空阔的村庄显得更为冷清。除此之外,让老支书董可志难以释怀的,还有那些让万北村享受无上荣光的土地。“现在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如何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这是个问题。”老支书忧心忡忡。“未来农业发展的出路必须是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以万北村为中心,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土地托管等形式,可以打造生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吴平说。“现在农村土地产出少,农民不愿种地,农村的发展慢了下来。”老支书的眼神又暗淡了一下。“情况正在好转。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0多年前,万北第一个实施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如今,实施规模化种植,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三产融合,期待万北再一次创造奇迹!”吴平对万北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村里召开的研讨会上,驻村干部老张说:“我们现在太缺人了,特别是缺少有现代意识、有眼光的新型农民。村里青壮年进了城很少回来,县里下派来的干部,住一段时间,很快就走了。还有,我们村很多人不敢出手,害怕失败,还在等靠要,身边没有看得见、学得来的成功例子,这些问题都需要着力解决。尤其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正在这里调研的省委党校郭教授说:“你说的这些是最关键的,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像懂生产经营的、为农业服务的、会科学技术的人才,特别是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老张又说: “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激发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大学生村官小赵说:“我们还要多想办法留得住本地人才,也要引得来优秀人才。”郭教授继续说: “是的,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好日子是大家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农业一定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能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一定能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想到这些,对于在新时代的希望田野上再来一次变革,大家激情澎湃,跃跃欲试。资料1中有“尤其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一句话。请结合给定资料理解这句话,据此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要求:(1)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2)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不少于10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9年河北省公考《申论》真题(乡镇卷)

1.标题《建设新型农民主力军,推动乡村振兴大事业》直接揭示主题,观点明确、准确、鲜明。
2.开头第一段从毛主席、刘少奇到邓小平再到习近平,都反复强调了农村建设离不开青年人这个主题,通过案例排比、历史举例,表达中心论点:有知识、有干劲的青年人始终是党和国家给与殷切期盼的农村建设主力军。
3.第二段结合材料驻村干部老张的窘境,揭示 “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的要旨,简述留住青年壮力、引进青年才俊,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语言简洁有力、多次运用排比句式,且流畅引出下文。
4.第三段承上启下,提出打造新型农民主力军的对策:这需要给予其系统的培训、给予其技术的注入,这需要给予其看的见希望、给予其摸得着的利益。
5.第四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如何打造一支有知识、懂农业的新型农民主力军。在具体论述过程中结合现实实例,论述具体充分。
6.第五段论述第二个分论点:如何让新型农民主力军爱上农村、爱上农民这个职业。论述中结合具体对策,论述了如何“让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7.第六段结尾,再次点明主题:发挥广大青年人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使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结尾简短、有力。表达流畅。
8.本文按照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进行阐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试题解析
1.本题要求结合资料5中“尤其需要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顶上来”这句话的理解据此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所以在文章中一定是有对这句话的阐述,且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
2.自拟题目,所以本文是自命题文章。
3.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章,且要求中写明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所以在具体论述中要结合当前实际,有事实论据。
4.要求观点明确,就要做到标题、开头、结尾等显眼位置直接揭示文章中心论点,表达明确,不含糊;论证有力,就要做到在论述时理论与事实相结合,多采用排比等句式,增强文章表达力;要求层次清楚,就要做到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内在逻辑,有序展开论述,不可想到哪里说哪里;要求做到语言流畅,建议多使用短句式、排比等表现手法,使文章语言更有文采;不少于1000字,建议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以内。
知识拓展
农村农业主题至今仍是热门话题,是申论考试的热点领域。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和谐农村、发展新农村、脱贫攻坚等是曾经考过的主题。要善于积累关于农村农业的政策和领导人讲话,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一定是立足于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常用的热词有保护农民利益、服务农民群体、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考生在平时备考中要善于积累和总结。
以下给大家分享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名言警句和精彩论述:
1. 习近平:“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
2.习近平:“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3. 习近平:“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4. 习近平: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5.“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点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6.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考察调研时对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7.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应当认识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不断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8.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就要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总方针,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牢牢把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个制度保障,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就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9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