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著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 放在“熊

练习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某大报2012年2月27日发表了一篇学者著名文章,内容概要如下。放在“熊胆入药以治病救人”的前提下探讨“黑熊在被取胆汁的过程中是不是舒服”这样一个颇有点小资情调的话题,好像迂阔得很:全球人口每天吃掉的动物难以计数,无论饲养还是屠宰,人类难道问过动物舒不舒服?哪个动物不愿意活得自由自在且顺乎自然地“终其天年”?但人不吃肉行吗?“君子远庖厨”不过是说“吃的人不杀,杀的人不吃”而已。当代西方环境伦理主张赋予一切生命体包括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就像人类人人平等一样。这一“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设想立意是高尚的,胸襟是开阔的,情怀是利他的,但其基本理论依据始终是成问题的。这一理念建立在生态平衡的概念之上:每一物种都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有其地位,每一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而每个物种都是由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的伦理权利。如此论证看似严谨,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伦理悖论”。因为在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物种所履行的生态功能恰恰是或者给其他物种作食物,或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所以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的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之上。个体的牺牲往往构成了物种生存以及繁衍下去的基本前提。将物种与个体的这层关系放到生活场景中来认识,就是说动物的伦理权利只是物种层面的权利,而不是个体层面的权利,保护物种不等于保护该物种的每一个个体。相反,人吃鸡越多,鸡这一物种繁衍得越多。同样道理,支持活熊取胆汁的人士提出,“对一部分黑熊抽取胆汁,可以避免猎杀更多的野生黑熊;自从有了活熊取胆汁技术之后,野外黑熊种群增加,数量增多,所以此举客观上保护了黑熊物种。”对此说法,倒也不能完全斥之为狡辩。然而问题在于,站在环境伦理的立场上,即使动物个体“应该为种群作出牺牲”,也仍然享有自己的伦理权利。首先,在乱杀滥捕的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并不能换取种群的生存,此时,该物种中剩下的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否则,动物伦理就变成了对生态重要性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保护生态也便名存实亡了。其次,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诸如“鱼炸熟了,嘴还在动”和“活吃猴脑”之类不顾动物痛苦的“菜肴”在国人中日渐式微,说明基本的动物伦理观念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这是民族心智进步的表现。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25分)要求:(1)态度诚恳,对象明确;(2)内容全面,条理清楚;(3)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陕西卷)

第一步,审题得到以下信息。1、题干要求的文种为“宣传稿”,为应用文写作题型,注意格式和行文结构;2、行文目的: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3、身份: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公布的对象很显然是全体县民。4、注意语言风格,态度诚恳,对象明确;5、“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吗,不超过500字”,要求要点齐全,行文结构注意分段。
第二步,根据“宣传稿”的思路:发文事由-发文事项-结尾,来锁定“虐猫事件”所涉及的材料,寻找要点即可,重点放在处理意见环节,结合政府角度,可以对“虐猫事件”当事人采取:一、由当事人所在单位立即停止其工作,接受调查。二、就本事件做出明确的解释。三、向上级主管机关和法律权威部门请求协助,为处理本次及类似事件提供事实及法律依据”。
第三步,补齐发文事由“事件发生后,县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派出工作人员对虐猫事件展开调查,并召开了紧急专题会议”,强调政府高度重视。
结尾,“防微杜渐”,郑重承诺“政府将尽快查清事实,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做出严肃公正的处理,给社会、媒体和网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最后,注意完整的格式要求,标题+正文+落款,因为是挂在政府网站,可省去称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9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