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水利专家就构建黄河流域L市生态水系问题所积累的调研材料。 (1)从

免费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下面是某水利专家就构建黄河流域L市生态水系问题所积累的调研材料。(1)从传承“山水城市”之主题的角度看,L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正是贯彻了这个主题思想。通过水系建设,可形成特色山水城市结构,新增城市开发用地,调整城市结构与功能用地,焕发城市活力,使L市传统“两山夹一沟”的城市结构形式升级为黄河之都。(2)L市黄河段西起西固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的桑园峡,东西长约45公里,东西落差近200米,河道宽约300米,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每秒1011立方米,每年流经L市的水资源量为300亿立方米。可以说,黄河流经L市段的长度、高度、流量,足以让我们做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文章。L市南北两山对峙,最宽处约30公里,最窄处约2公里,东西长35公里。其中,皋兰山伏龙坪在盆地中部直探黄河河滨,与九州台白塔山夹河相望,形成雄险的关隘之势,山河相对高差500~600米。另外,大山之下广川之上,在局部形成了崖、坪、滩、沟等地貌,且有81条洪水沟,丰富了整个黄河之都的山水格局,为构建城市水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通过对黄河流域的治理与保护,可以为L市增加湿地约580公顷,新增绿地面积约330公顷。这样能促进地下水良性循环,扭转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的状况;减少从黄河提水的扬程,降低南北两山的绿化成本,且可以有效调节局地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并恢复生态多样性。(4)通过建设黄河创意文化产业园、举办水博会等活动,挖掘L市文化、民俗、经济社会演进、城市发展、黄河变迁等史料,做足做活黄河水文章,激活L市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升级,重塑黄河文明。(5)通过国家级的经济平台,利用黄河两岸的有利地势,承接东中部的产业,布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6)按照世界眼光、西北一流、本省特色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城市水系,以路网和水系并重的理念,把L市打造为山水美丽城市。到2017年,建成1枢纽、3水系、5喷泉、7公园、9瀑布、24沟溪,提炼“中、根、飞、融、文、桥、水”等理念,展现L市黄河文化底蕴。到2020年,打造出水随山走、路随河伸、城依河修、楼依山建的城市风格,凸显山高城低、水长山远、山城相依、水城相间的城市特色,塑造拥有高山长河的雄浑壮美。(7)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保障措施如下。第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市级领导担任组长,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组建核心工团队,成员包括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经济地理、园林、旅游、文史等方面的专家。这些成员要具备较高专业水平,有协作精神。第二,组建专家顾问组。专家顾问组主要包括文史、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等领域的专家,负责对各类专题论坛或阶段成果进行广泛探讨,把关工作成果,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三,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对重大事件及治理方案采取全民征集办法,尊重民意,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第四,宣传推广,形成合力。L市生态水系的构建事关全体市民福祉,关乎城市百年发展基业。因此应该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使社会各界认识到L市河湖水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有逻辑性;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国家公考《申论》真题(地市级)

第一步,审题。
“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确定身份,政府角度;根据“给定资料4”——材料锁定,只需看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确定行为思路,即两个部分“规划特点”+“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属于上行文,注意措辞,文题为“可行性报告”。
第二部,回归材料寻找要点,即“特点”和“可行性”。
回归材料4,找到的特点有:传承“山水城市”主题,通过水系建设,焕发城市活力;挖掘和塑造黄河文化,传承城市特色风格,升级黄河之都。城市建设与黄河治理并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起点、西北一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城市水系,路网和水系并重。尊重民意,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决策科学化,重视舆论宣传。梳理要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主题鲜明”、“转型升级”、“世界眼光”、“科学决策”。
“可行性”要点实际上可以从特点中延伸得来,即体现在有何优势,可概括为“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
第三步,整理要点,注意字数、格式和分段,完整书写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7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