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数字作品具有易复制和易传播的特点。这使得盗版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收益,因

资格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互联网上的数字作品具有易复制和易传播的特点。这使得盗版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收益,因此,付费的知识产品被侵权的情况屡屡出现。在一些问答平台上,往往提问者的问题被解答,就有人直接将答案截图分享出去了,其他用户不用付费就可轻松获取知识;更有专门众筹购买付费课程的组织,采用众筹的模式,每个人出一部分钱去购买付费知识,并小范围内共享;网校课程、会员账号、付费音频、线上讲座视频……在一些在线交易平台、QQ群,有大量知识付费产品被低价出售。在文章领域,很多大V的文章转载都未经许可;在音频领域,不少音频节目标榜原创,实际上却是从自媒体抄袭而来;短视频领域抄袭现象更为严重,直接截取他人的原创视频,为己所用,通过盗取别人的作品或原创内容来从事自己的商业化运作。频频出现的版权纠纷,引起互联网企业对版权的重视。前不久,百度公司曾分批次暂时关闭“百度贴吧”文学目录下的全部贴吧,全面整顿和清查其中的盗版侵权内容;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停止个人云盘服务,以强化版权保护;新浪微博与权威机构加强合作,向三千多位签约的自媒体作者提供免费长文章版权保护和版权认证标识,设立了专门的公司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版权保护及法律援助;腾讯微信则在法律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能力解决版权问题,目前微信已经可以检验这些作品是否第一次在平台内发布。“版全家”App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登记辅助AI机器人可以实现三分钟极速数字版权申请,可自动识别身份证号码、姓名、地址等信息,无需手动填写。申请的数字作品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支持主流的多种文件格式。作品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其颁发的DCI数字版权登记证书,拥有国家法律效力,已累计完成版权服务31万次。某维权网站负责人S认为:知识付费侵权已经形成产业链,并在多点开花。一个人接触到这种渠道并发现有用,可能带来100人不会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付费。版权保护是知识传播的生命线和护身符。如果平台缺乏监管,那么没有任何成本的抄袭和侵权,将不利于原创内容的发展。原创者失去经济支撑或创作动力,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他们将无法再获得优质内容。正版化进程的推进,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内容以及更好的体验,为内容提供商扩大营收来源,形成版权交易的良好秩序,有助于保护创作者权益并在源头上激励内容创作,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行业生态。“免费”一直是互联网领城的通行准则,但到了2016年,这一准则被打破。三年前,有新电影上映,许多人会在网络上寻找高清版;三年后,看电影的场所转移到了电影院或视频正版网站上,交几十块钱买个会员就可以观看。三年前,想看书,会在搜索引擎上找最新章节,忍受错字百出的手打盗版;三年后,Kindle、多看、微信阅读广泛流行,一个月花十几块钱,就可以看到许多排版精美的正版小说。三年前,到处都是免费音乐,花钱下载被人认为是“傻子”;三年后,交几块钱就能成为会员,音乐无限畅听。三年前,在线教育收费很难,只能通过免费的讲课视频,将线上的流量引到线下去收费;三年后,线上看收费的课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从习惯免费到接受付费,只用了三年。在版权保护协议之外,美国著名互联网法学家劳伦斯·莱西格创立了知识共享协议。采用这个协议时,创作者可以开放部分权利,如允许非商业使用、允许修改衍生等,又可以选择保留部分权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上大量的用户创作内容也遵循这一协议,在互联网上,众人在权衡之后,采用知识共享协议开放自己权利的作品,促进了内容与知识的大繁荣。这契合了知识的一个特性:越被传播、使用和快速迭代,知识的价值越高;把知识封闭起来,反而可能在损毁知识的价值。互联网上一直有一派观点在质疑,版权保护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知识的传播?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办了“2017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主题,就网络创新发展与版权保护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广泛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2016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指出:随着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持续推进,我国网络版权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版权保护各项工作进展明显。在立法保护方面,突出了对重点问题的规制;在行政保护方面,针对当前互联网治理的热点和难点,明确了网络文学、App、广告联盟、私人影院和电子商务平台等重点整治领域,并对其实施了分类管理和专项整治。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继续积极探索加强网络版权保护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推进了约谈工作机制、预警工作机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加强各级版权执法监管部门的联动,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版权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我国网络版权保护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多种创新形态的新型传播方式不断冲击着现有的版权法律制度,理论争议与法律纠纷的频发反映出法律的滞后性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冲突;二是在创作者、传播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缺乏公平、权威、通畅和有效的版权授权平台,授权机制的不畅通,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效率和版权服务水平;三是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侵权门槛,网络内容传播由专业化转向大众化,对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维权成本与维权收益不成正比,直接影响后继优质内容的创作与开发,制约着网络内容产业的发展。面对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多重冲突愈加复杂的形势,我国的网络版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给定资料1中提到“版权保护是知识传播的生命线和护身符。”请根据给定资料1-3,分析其理由。(2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重庆市公考《申论》真题(下半年)

本题为综合分析题。难度较大。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划线部分:版权保护是知识传播的生命线和护身符。分析其理由,本题在结构上按照:“解释+存在的问题+分析理由(相应对策)”,牢牢根据版权保护,来进行答题,对3则材料要进行细读。内容上,1.对这句话进行一个背景的阐述;2.对此现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3.针对此现象提出的相应的对策,通过“总分”的结构来进行表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6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