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修复网络生态、建设网络伦理等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正确的文化传播

资格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修复网络生态、建设网络伦理等方面的作用,首先需要正确的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良好的传承、弘扬、发展、革新?如何通过恢复和创新“诗书礼乐”国学教育体系,使网民对中国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6年5月14日,中国文化网络传播首届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当下,国民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国民的文明修养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的瓶颈等话题已成为大众意识到的问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是什么?以文化人的“文”指的是什么?圣人观察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律,选择诗书礼乐为教法,来改变天下人的行为习惯,向大同文明前进。“文”,乃诗书礼乐也。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健康完备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现代传播过程中显示尤其重要。正因为传统文化在陶冶人心方面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网络伦理的建设与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研究基础建设。我们在日常也应该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时时力戒——贪嗔痴慢疑,每日精进——恒喜孝诚习;改掉坏秉性——恨怨心怒烦,发掘善天性——仁义礼智信。只有持之以恒、精研细读,大众才能把国学作为一种生命价值和生活规约。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在网络伦理建设中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下,新兴的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空间,文化生态、文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艺场域受到冲击,新型社会空间需要新的文艺场域形成。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认为,在这个信息社会大环境发展趋势之下,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要以传承为生、以创新为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又能够丰富网络空间的内容建设和价值观建设。故宫、国博等单位的数字化工程,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包容开放的,有着很多的创新。传统文化要融入今天的工作形态和生活形态,就需要文化单位利用大数据等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数字工作平台集群的文化信息化道路。如何让中国书画艺术走遍世界的角落是中国画院的执行总监侯茜始终关心并一直在做的事情。她说,文化是传统的,但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可以不传统的。她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不传统的人推广传统的艺术;结合不传统的行业去推广传统的艺术;用不传统的语言去推广传统的艺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语言去传播传统艺术;在不传统的地方推广传统的艺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侯茜不喜欢用刻板严肃的传统传播方式,而是希望通过活泼、开放的交流形式,把展示中国书画艺术做成很酷的事情。传统文化对网络伦理的滋养,还需要我们转换思维,发掘内容,创新形式,注意教化的方式与态度。2016年,一则关于“网络端午”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通过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与每个个体紧密关联的节日,可以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但是,传统的节日不能只是变成商家促销的噱头,不能只是成为购物节、吃饭节、旅游节,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把中国的网络文化融入传统节日里,能让传统更为时尚,感悟节日意义,凸显端午精神。比如,“网络中国节”活动,就是希望在今天重新挖掘和弘场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理解和传承节日所承载的那些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让我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有评论认为,“互联网+”时代,更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滋养网络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切实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探索中华文化网络传播的方法和途径,让中华文化得到创新和传承,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网民,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意义,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和情操,能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地与生命联系,逐渐演变成蕴含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黄仲山认为,在坚持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站在网络受众角度,摆脱简单机械的灌输方式,努力培养有营养、有质感、有活力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网络中传播传统文化,传播者需要思考年轻人的口味,避免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简单的“文化晾晒”。我们要认真研究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找到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把“阳春白雪”变得“喜闻乐见”。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深入网民内心,才能让传统的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网络伦理的重要规范。假设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1~2是你搜集的资料,请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建议。(30分)要求:内容全面,紧扣材料,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四川上半年卷)

本答案紧贴材料,根据材料的分段和给出答案点分为了2大点5小点。如果大家简单的将5点罗列也可以,但是会让阅卷人觉得你对材料的理解不到位,整合能力不强,可能会失去1-3分。

试题解析:

本题要求提意见,其实就是找对策。答案多来自于材料本身。下面就如何摘抄对策类题目的给大家举例说明如:

有评估认为(有人说话的地方可能会有答案),“互联网+”时代,更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滋养网络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切实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探索中华文化网络传播的方法和途径,让中华文化得到创新和传承,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网民。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意义,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和情操,能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地与生命联系,逐渐演变成蕴含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材料中标粗的地方其实都是动词。这类动词一般后面都会有具体的做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策。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进行迁移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4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