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前夕,当很多白领期待即将到来的端午小长假时,上海白领姚先生却开怀不起

考试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今年“五一”前夕,当很多白领期待即将到来的端午小长假时,上海白领姚先生却开怀不起来,原来今年“五一”全公司加班一天,老板安排的补休方式很有“创意”——将一天八小时工作时间,精算成480分钟,再分摊到全年250个工作日,让员工每天提早2分钟下班已充当补休,此补休方式被网友戏称为“休假新政”,该老板被称为“现代周扒皮”,对于节假日加班后换休到底怎样操作,目前无论是《劳动法》还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都没有具体规定,通常做法是一天换一天,即以天为单位,而不是以分钟为单位,网友评论说:“如果全国企业都学习此‘休假新政’,企业员工可能连整个半天的休假权都没了,那么《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岂不是成了一张废纸?那我们可就真没什么希望了。”对于这种经不起推敲的“休假新政”,该公司还振振有词:借鉴资生堂的做法,而资生堂方面说:“资生堂大陆地区的所有员工都是按照中国大陆地区的劳动法规来执行的,没有指定特别的休假方式。”显然,该公司的“借鉴说”并不成立。给定资料1中提到的“休假新政”问题,请分析具体危害性。(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表达准确,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2年吉林省公考《申论》真题(乙级)

本题作为综合分析题目中“要素分析类型”,答题内容为观点+具体表述。答案首句表明休假新政内容,提出做法危害严重,体现“观点明确”;要素信息从材料中提取,来源材料而语言优化概括,实现“分析深入,表达准确”;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字数控制在200-250之间,体现语言总结优势。

试题解析:

1. 题目重点在于材料把握,题干明确“给定资料6中”是非完全限定材料范围,原则上需前后材料全面呈现。结合材料前后发现,前几则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带薪休假”问题,而“休假新政”主要涉及节假日加班补休的问题只在第6则,因此,本题的作答范围主要是“给定资料6”。

2. 题目难点在于透过材料看清本质内容。材料走向前半部分讲述案例,后半部分给出网友观点,按照混合型材料原则,观点更为重要,则要素从观点中提取。

3. 题目亮点在于挖掘延申材料内容。如“学习此休假新政”,通过“学习”可得出示范、效仿等;根据“休假权都没了”可得出剥夺员工权力;根据反问句式“成为一张废纸”可得出践踏法律尊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3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