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变革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时代精神与社会记忆。潮涨

资格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媒介的变革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时代精神与社会记忆。潮涨潮落,逐不去弄潮儿的身影,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媒体变迁的脚步相互交织,彼此呼应。1977年,南京的夏天格外炎热。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正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妻子,酷热难耐,难以入睡,索性翻阅起手边的材料,蹲着身子构思一篇一直想写的文章。妻子出院,文章提纲也写好了。到8月中旬,初稿完成。胡福明将稿件寄给了曾向他约稿的《光明日报》哲学组。几经修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将此文放到头版发表,标题定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纷纷转载。胡福明则是在一个早晨与妻子做早饭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广播这篇文章的,他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很高兴,酝酿差不多一年的文章终于出来了。”影响深远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此引发,媒体成了这场讨论的桥梁和平台。1992年,88岁高龄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行,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年的记者陈先生回忆道:“小平同志来深圳,不报道、不接见、不题词,所以很多记者都不写了、不采访了。但我觉得他的讲话针对性、指导性太强,决心要报道。如果不报道,将是一辈子的遗憾。”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发表了陈先生采写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这篇报道用七个小短篇依序记录了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情形。当年的全国两会是在3月末,报纸送到广东代表团后,各个代表团很快把报纸抢光了。这篇文章被称为“历史关头的雄文”,将坚定改革的讯息传遍世界。媒体再次在改革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将一套节目的开播时间调整到了7点,安排了一档反映社会热点的栏目,取名为《新太阳60分》。后来按照要求,改名为《东方时空》,于当年5月1日开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片头语由此诞生,这句话成了一个时代的金句。90年代许多人的集体记忆是这样的:起床后,沐浴着晨光,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餐,听着《东方时空》晨曲。这之前,中国人很少早上看电视。当年的《东方时空》就像电视界的深圳,一种强大的感召力让大家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敬一丹、崔永元、白岩松、柴静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新闻人也在《东方时空》留下了他们的影像。《东方时空》孵化的子栏目《焦点访谈》更是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力。《焦点访谈》开播于1994年4月1日,把矛头对准社会失范行为,提倡短兵相接、立竿见影。许多群众遇到不平事无法解决,就会给《焦点访谈》写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数千份观众来信。美国《纽约时报》曾评价《焦点访谈》是“每天吸引三亿人”的电视栏目。1998年10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视察《焦点访谈》,敬一丹在《我遇到你》一书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在大家的注目中,总理落笔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白岩松站在总理后面鼓起掌来。总理说:“我还没写完呢!”总理又写:“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演播室一片掌声,所有的目光和镜头都聚焦在题词上。2009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它以社交互动、碎片化、即时性为特征,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同年,腾讯团队的“微信”悄然上线,它与“微博”一起,让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媒体成为普通人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如今,微博用户突破3亿,微信用户突破10亿,打开手机“刷”新闻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短小精悍的新闻视频用现场感、新鲜感和互动感赢得了95后“视觉一族”的青睐。手机终端日新月异,4G技术早已普及,5G手机闪亮登场。人人都能发声,处处都是舆论场,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40年前我们还用铅字印刷报纸,挤在一个屋子里看电视。没有人会想到,40年后,人工智能技术给中国带来了第一位“AI主播”;机器人开始写新闻;无人机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取景框与叙事框……未来已来,无法阻挡。请归纳概括“给定资料1”中媒体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20分)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9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A类)

本题目为限定作答范围的归纳概括类题型,题目难度较小,材料中呈现了若干小案例,要点原词比较易于提取,题目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考生作答时需注意务必分点作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59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