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

免费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现今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致使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现在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2.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思想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目前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美,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公顷森林,目前只剩下0.1亿公顷。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公顷。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后,巴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  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在我国近4亿公顷的天然草原中,目前约有90%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面积扩张。在过去的5年内,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草地减少5.49万平方公里,其中覆盖度在5%~20%的地区明显减少,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形势堪忧。内蒙古农牧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已达5.8亿亩,并且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  我国生态形势严峻: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地下水位下降;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湿地破坏加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海洋生态问题严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资源退化;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等加剧生态破坏。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1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他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4.一提到“花园城市”,人们最先反映在脑海中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花园城市”。与当地人民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本质应是“天人合一”,而非人为第一位,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新加坡人深深地感到,城市化高度发达的新加坡留给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更要珍视自然,让他们的后代能够看到真正的动植物活体,而不仅仅是标本。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  日本北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的建设(建设包括家电、废玻璃、废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的综合环境产业区)、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以开发环境新技术、并对所开发的技术进行实践研究为主的研究中心)、社会综合开发(建设以培养环境政策、环境技术方面的人才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及教育基地)。  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市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九州市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宣传活动,例如,政府组织开展的汽车“无空转活动”,制作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将家庭生活费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以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等。  5.随着环境质量从恶化趋向改善的转折期到来,浙江省环境形势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环境保护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这既有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的普遍性、规律性现象。又有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性相关的原因。  目前,浙江省的环境形势可以用“四高”来加以概括。一是全社会环境诉求处在“高涨期”。之所以出现诉求升温、民情高涨,原因有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公民社会的到来;人性的必然。二是环境风险隐患处在“高危期”。各种新老污染并存,叠加复合。同时,环境问题的显现具有滞后性,长期积累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可能在今后某个时期集中爆发。由此带来的健康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很大。三是环境违法行为、环境污染事故处在“高发期”。政府层面上,现行环境法制还不够健全,环保监管力量也不足。企业层面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意识还不高,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仍客观存在。当前经济形势层面上,一方面是经济增速下滑,企业为转嫁环境成本铤而走险的几率增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换届后追求即期政绩,盲目引资上项目,加大了环保压力。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处在“高压期”。这是由环境资源的先天不足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依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的特定情况决定的。一方面,浙江人多地少,单位国土面积的污染负荷特别高,环境容量制约特别突出;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环境容量,这就导致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与无限的环境容量需求的突出矛盾。  6.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相继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已成为全党意志,并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从浙江省战略决策趋向看,省委、省政府从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生态省”,发展到如今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保护环境从被动走向主动,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重,并把环保作为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提出环保优化发展,成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主线。浙江省目前人均GDP已达9000多美元,客观上为保稳促调、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也为改善环境、倒逼发展创造了前提。  当前群众的需求已经从谋生存、谋致富向谋健康权益、谋环境权益转变。现在,环境问题已是“两会”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浙江省每年的环境信访量都有五六万件之多,充分说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之高,环保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2004年至今,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推出了三轮“811”环保专项行动,有效推进了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污染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全面遏制了环境恶化势头,开创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巩固了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的局面。当前正实施的“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将把环境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环境保护的组织推进和管理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环保工作开始从重点突破迈向全 面提升。  7.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不以牺牲未来利益为代价追求GDP增长,已成为浙江各界人士的共识。统计显示,浙江生态省建设累计投入千亿元资金,省级财政投入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资金是全国最多的。近5年,浙江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相当于同期GDP的2.0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浙江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将“青山绿水”纳入其中。在丽水市,半数以上乡镇不考核工业税收、招商引资,却要考核生态产业和生态环境。2011年,浙江查处9699件环境违法案件,罚款总额达4.11亿元,还有170人因环境违法被拘留。  因血铅超标而影响全国的湖州铅酸蓄电池产业,在遭遇最严厉的行业彻底整顿后得到改 善。截至2011年8月1513,浙江全省登记在册的27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只有18家继续生产,16家正在整改提升,37家停产待搬迁或拆除,其他都已依法关停。但通过整治,相关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发展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浴火重生、做大做强——这正是浙江连续两轮的“811”行动中,以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同时,省环保厅针对排污总量超标、污染整治不到位,群众反应强烈、环境信访纠纷多发或久拖未解决的区域启用“区域限批”的手段来强化执法力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011年,台州市路桥区共关闭了上千家小拆解、小熔炼、小电镀企业,但通过有保有压,上大关小,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4%,GDP增长了10%以上,财政收入增加30%以上。浙江省副省长C表示,2012年浙江还将对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出拳。  8.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转型处于爬坡时期等因素影响,浙江省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2012年各县(市)换届后,大干快上热情很高,增投资、上项目、扩产能、求增长势头又很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可能有意无意地放松环保要求,污染反弹、放松监管、环境风险隐患增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省厅在《关于环保优化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意见》中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准确把握优化服务和严格监管的关系,更好地全面融入和服务改善发展环境这个大局,在保护好环境、维护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更好、更快、可持续。  面对经济下行态势,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做出推进浙商回归、“进村入企”大走访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无不把改善发展环境、再创发展新优势作为聚焦点和着力点,以此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环保部门,促进发展环境改善,既是为经济发展大局保驾护航。也是改进作风、提升形象、体现价值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硬环境、严格执法监管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理念。只有通过严格准入把关,才能确保把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用到好的项目上;只有通过严格、公平、公正的执法,才能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有效保障环境安全,才能确保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吸引优质投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要坚持服务与监管相统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下不断丰富服务的手段、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同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守牢依法监管的底线,避免服务错位、监管缺位。真正守好门、把好关、履好责、服好务。  9.当前。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放松准入和排放监管,导致污染反弹和环境违法行为增多现象的出现。为此,要寓服务于监管当中,把依法监管、构建良好环境秩序作为最好的服务,始终坚持“严格准入、严格执法、严格防范”和“防止污染反弹、防止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事故高发”的“三严两防”要求,坚决避免以改善发展环境为由而放松环境监管。  要特别注意防范三重风险:一是严防这一轮促增长背景下,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风险:二是严防重点领域环境污染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风险;三是严防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稳定的风险。要密切把握社会脉搏和群众呼声,积极主动、毫不懈怠地抓好信访调处、隐患排查、舆情监控、应急演练等工作,把矛盾防范于未然、化解于基层。  对环境违法行为要坚持零容忍、出重拳,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联防联控、专群结合,加强环保与安监、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环境监督员、社区环保协管员、农村环保联络员、民间环保志愿者等作用,畅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导向,增强公信力,全力营造有利于合理竞争、公平发展的环境监管氛围。10.11.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浙政发〔2010〕57号)指出,“十二五”浙江省必须形成超过3000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由此可带动数百亿元的相关投资:需要新增100万吨左右的污水处理能力,符合条件的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基本完成脱硝工程建设.约需新增环保投入120亿元左右。  《规划》提出,到2015年,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5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节能和循环利用产业销售收人4000亿元,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销售收入1100亿元,环保服务业销售收入1400亿元以上,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若干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基地)。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立省方略,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浙江省环境现状及其环境保护的优势条件。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500字。  二、“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提到:“随着环境质量从恶化趋向改善的转折期到来,浙江省环境形势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环境保护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深度。字数不超过600字。  三、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联系浙江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论述深刻、条理清晰;  3.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1.浙江省环境呈现出“四高”:
  一是全社会环境诉求处在“高涨期”。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公民社会到来以及人性诉求的必然。二是环境风险隐患处在“高危期”。各种新老污染叠加复合,集中爆发。三是环境违法和污染处在“高发期”。政府一味追求政绩,环境法制还不够健全,环保监管不足;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环境责任意识、违法成本低。四是资源环境承栽力处在“高压期”。这是由人多地少、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与无限的环境容量需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浙江省环保优势:
  第一,从宏观决策层面看,已具备环保的政治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并深入贯彻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
  第二,从经济层面看,已具备环保的经济基础。浙江省人均GDP已达9000多美元,客观上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条件,也为改善环境创造了前提。
  第三,从群众环境意识层面看,已具备环保的社会基础。当前群众的需求已经从谋求生存和致富转向谋求健康权益、环境权益,环保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环保工作层面看,环境保护的组织推进和管理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连续推出的四轮“811”环保专项行动.使环保工作从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升。
2.浙江省的环境形势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可以用“四高”来概括:即“高涨期”、“高危期”、“高发期”、“高压期”,环境保护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之所以会出现“四高”,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对环境诉求越来越强烈,这是人性的必然。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环境责任意识、违法成本低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各种新老污染并存;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突出,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和违法行为高发。
  为更好应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可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要防止污染反弹,减少环境风险隐患。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硬环境、严格执法监管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理念。
  其次,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完善环境相关法规,并且严格、公平、公正执法,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严格准入把关,确保把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用到好的项目上。
  再次,要坚持服务与监管相统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下不断丰富服务的手段和形式,寓服务于监管当中,把依法监管、构建良好环境秩序作为最好的服务,避免服务错位、监管缺位,真正履好责、服好务、守好门、把好关。
  最后,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初步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机构,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3.加大环保力度构建生态家园
  历史告诉我们:环境兴则文明兴,环境衰则文明衰。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更是塑造了古印度文明。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前车之鉴,要时刻牢记。
  在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l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可以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的人均资源紧张,加之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生态形势十分严峻。在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各地的环境形势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如浙江省可以用“四高”来概括,即“高涨期”、“高危期”、“高发期”、“高压期”。由此可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变得愈发重要,构建生态家园已成为关系当代发展和子孙福祉的大事。
  加大环保力度。构建生态家园,思想观念要先行。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可组织开展汽车“无空转活动”,制作 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牢固树 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发展硬环境、严格执法监管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理念。在执法人员乃至全体公民中 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
  加大环保力度,构建生态家园。发展方式要转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加大环保力度,构建生态家园,节能减排要抓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保护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让水更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47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