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非紧急救助服务,前身是1987年设立的“

最全题库2022-08-02  26

问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非紧急救助服务,前身是1987年设立的“市长电话”。通过接听市民来电,解答公众咨询,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受理市民提出的诉求、问题、建议等,通过交办妥善解决市民遇到的非紧急类问题。北京市提出“接诉即办”,即提高对“诉”的重视,加强“办”的力度。2019年1月1日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始将街道(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接派给街乡镇。街乡镇迅速回应“接诉即办”,区政府同时接到派单,负责督办。一般性问题7天反馈办理结果。“接诉即办”推行以来收到很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截至6月底,12345共受理群众来电241万件,向街乡镇派单41万多件,一批市民集中关心、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机制的推动下,基层探索出24小时值班、群众诉求首接责任、“四微”工作法、新媒体派单、未诉先办等颇具实效的机制。2019年1月1日以来,12345受理市民来电数百万件。根据12345群众来电诉求的“大数据”,北京市加强规律性研究,梳理形成违法建设、物业管理、群租房等11项专项整治问题清单,由市领导分工负责推动解决。下列对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开展大数据分析和规律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B大大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靶向性C.推动工作模式转变,从一类诉求打包办,到一个诉求一个诉求精细办D.引导各区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

选项 A.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
B大大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靶向性
C.推动工作模式转变,从一类诉求打包办,到一个诉求一个诉求精细办
D.引导各区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常识。
A          项正确,通过分析群众来电“大数据”,政府部门可以总结规律,形成专项整治问题清单,从而推动“接 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
B          项正确,“接诉即办”机制依托大数据,能够做到从一个诉求一个诉求地办理,到一类诉求的打包解决, 再到民生大问题的根本性梳理,从而实现未诉先办,大大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靶向性。
C 项错误,从题干可知,北京市政府在分析群众来电“大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规律,形成专项整治 问题清单,体现了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创新,即从一个诉求一个诉求地办理,到一类诉求的打包解决,再 到民生大问题的根本性梳理。
D 项正确,北京市依托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以“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从“民有所呼”的大数据积累中,梳理出高频问题、重点区域,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最终引导各区增加公共服
务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17795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