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

admin2022-08-02  23

问题 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在作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遵循算法的指引。算法让我们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算法进行有效规制,让算法的好处得到充分发挥呢?有专家认为,必须让算法实现透明化;另一些专家认为,应该让算法可以被共享。这些观点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很大。以算法的透明性为例,尽管很多人都呼吁将算法公开,以便其被监督,但这很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算法是核心资产。强行要求将这些算法公开,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算法十分复杂,就算被公开、被共享了,要想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会面临很高的成本。由此,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③虽然,现在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明晰的算法规制思路。不过,有两条原则可以被参考,分别是:“将人的事情留给人,将算法的事情留给算法”,以及“用规制人的思路来规制算法”。④先看第一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要负责任的应该是人。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状况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要对此负责的是人,而非算法。⑤再看第二条原则。很多人认为算法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的运行机制,因此难以被规制。这听上去有道理,但却存在纰漏。教科书上算法的定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据此,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也是一种算法。虽然机器的算法很复杂,但至少我们还知道它所应用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而对于人脑中的算法,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多年,但却始终不了解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⑥按照这一思路,举例来说,如果要指挥电工安装灯泡,一种思路是,在一边观察电工,一有问题就纠正。但这个思路成本很高,还会损害电工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思路是,告诉电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就要赔钱”。电工同意后,他一定会仔细地把灯泡安好。⑦其中的道理在于,我们通过调整电工的支付状况,让他自身的利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对于算法规制而言,规制者只要设法调整算法的输入目标,保证它和我们想要的目标一致,就可以引导它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根据文章,作者举电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对人的管理需要以利益考量为主B.激励措施有助于效用最大化C.对人的规制可借用来规制算法D.人的创造性需要宽松的管理氛围

选项 A.对人的管理需要以利益考量为主
B.激励措施有助于效用最大化
C.对人的规制可借用来规制算法
D.人的创造性需要宽松的管理氛围

答案 C

解析 首先定位例子所在位置为第六段,故观点位于第五段中,根据“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 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可知,作者举电工的例子是希望通 过借鉴对人行为的规制方法来规制算法,对应 C 项。
A 项“对人的管理”、D 项“人的创造性”均偏离了“规制算法”这一核心话题,排除 A、D 两项。
B        项,“激励措施”为第七段中原因解释的部分,故并不属于例子所论证的观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12177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