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

免费题库2022-08-02  20

问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功能互补、优势倍增B.相辅相成、锦上添花C.各具优势、分工协作D.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选项 A.功能互补、优势倍增
B.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C.各具优势、分工协作
D.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前文提到新船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共同进行科研任务。后文通过介绍“雪龙”号和新船各自的主要功能来对横线上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侧重强调二者的各自独特功能,且能互相配合。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功能互补、优势倍增”能够与上下文进行话题衔接。B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语义过重。且“锦上添花”侧重于好上加好,美上添美,而“雪龙”号独自执行科考任务还有很多不足,并非已经到“好上加好”的程度,排除B项。C项“分工协作”在上文“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中提及,可知“分工协作”是方式,横线上的内容需填入“分工协作”后实现的效果,排除C项。D项“互为表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为无中生有,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12174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