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何曾想,30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会发展

admin2022-08-02  22

问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何曾想,30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会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元、人口超过700万人的现代化大都市一一深圳.何曾想.30年前一片危棚简屋、发展落后的黄浦江东岸,会变成高楼林立、商企云集的现代城区、世界级的金融贸易中心.何曾想,30年前山东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电冰箱厂,会成为今日世界电器企业十强之一、销售网络遍及全球的海尔集团.是什么促成了深圳的腾飞?是什么推动了浦东的崛起?是什么铸就了海尔的辉煌?归根到底可以说就是两个字:改革.材料2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至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818.9亿美元,居世界前列;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正是因为改革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我们才有能力办成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高速公路纵横交织,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人工程捷报频传……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材料330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0倍和24倍,实现了从溫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迅速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升级,“三大件”不断翻新.住房、汽车、电子通信、高档电器消费持续升温,教育、旅游、休闲和艺术享受等文化;消费渐成热点.材料43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我国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比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又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人们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材料5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要在于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枓1、材料2、材料3说明了什么?怎样认识3.年的改革进程,(2)针对材料4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3)结合材料4、材料5说明当前如何进一步把改革引向深入?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材料1、材料2、材料3说明过去的3.年,我们通过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0年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想获得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针对材料斗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应当说,改革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正常的.要正确评价改革,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得有科学的方法.
第一,正确看待改革要有全局的观点.看待改革,只讲成就,忽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不会有太大说服力的;反之.只看到问题,对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第二,正确看待改革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改革,没有曲折,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改革的基础很薄弱,国情十分复杂,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尽善尽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健是看改革的大方向,看改革的目标到底对不对,看改革的前景到底怎样.
第三,正确看待改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现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成因非常复杂,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各自下同的原因.有些问题是具体设计:下周密、措施不配套造成的,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下健全,部分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有的是改革不彻底、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如一些行业和部门的垄断,导致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悬殊;有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资产流失问题,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操作下规范造成的.还有的问题是发展和改革在一定阶段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所以说,如果冷静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会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就不会把这些问题都简单地归结到改革本身.
只要我们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具体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就会为改革的成就而自豪,从而对改革充满信心:也会因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而清醒,从而更好地谋划和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
(3)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为其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第一,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只有深化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
第四,改革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等问题,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违反法规和政策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
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956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