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儒家和墨家的异同。

资格题库2022-08-02  43

问题 论述儒家和墨家的异同。

选项

答案

解析 “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职业,后来作为文化的通称。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综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德为本,积极人世”。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赞同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因此,儒墨两家教育思想必然存在着异同点:(1)相同点

儒墨两家教育思想都是遵从教育、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皆为基础;都重视实践和联系实际,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说到做到。.(2)不同点①阶级立场.a.儒家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墨家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②社会政治思想.a. 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b.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c.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d.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如此等等。③教育作用a.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能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b.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即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④教育目的a.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质,体现在教育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b.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⑤教育对象.a.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开辟了“学在四夷”的先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对象,但墨家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则说明墨家的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⑥教育内容a.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b.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⑦教育方法a.“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 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也是儒家在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b.墨家在教学上则表现出很大差异,关于知识的来源,墨家提出:“亲知、闻知、说知。”这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墨翟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虽不扣必鸣”一即 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墨翟批评儒家的“述而不作”,主张“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表现了他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一重 创造。墨翟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⑧道德教育a.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并把劳动的地位放得很低;b.墨家则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他重视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些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xueli/27043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