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

资格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科甲连第、人才辈出、家业辉煌……中国历史上涌现的传统名门望族,大都有明显的家族文化特征和独树一帜的家风。《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传世佳作,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爱子须与教子相结合。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其家书在平淡中蕴含真知:“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一般家训相比,《钱氏家训》在篇章和结构上增加了“社会”和“国家”两篇。在“国家”篇中开篇就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深层文化基因。仅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走出了上百位重量级的各界人物,许多属于父子档:钱穆、钱逊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学森、钱永刚父子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老一辈革命家普遍有着优良的家风。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陈云、罗荣桓坚持不搞特殊化;张闻天从不允许子女“沾光”……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主席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习仲勋时,深情地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人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名人名家有深厚的家风,平民百姓也有自己淳朴的家风。N市的退休工人老陈20年来一直坚持办一份家庭小报。这份独特的“家报”将8个生活在各地的陈姓小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在S市工作的大儿子陈先生说,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不仅有纸质版的,还有电子版的。“家报”不仅是大家庭的“消息树”,更是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12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崇尚奉献。孩子们都大了,又散在各地,有了‘家报’这个平台,大家互通有无,精神上连在一起。许多生活的道理,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感悟。”老陈说。创办“家报”,丰富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他们这个大家庭家教的新方式,所以“家报”还将一直办下去。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还与社会风气的养成息息相关。“给定资料1”中提到,欧洲学者将重视家教看成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见解的看法。(15分)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6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C卷)

本题为观点现象题,一般用“表态+分析理由+总结”的思路来展开。内容上重视家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原因。从范围来看说明要点不仅仅局限于资料7,要快速通读材料,根据主题词“家教”和“中华文明”确定相关材料。词句方面要将观点词语用“总分”的形式写在每一段开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gongwuyuan/8566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