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

考试题库2022-08-02  17

问题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瞭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实施系统脱敏时,正确的顺序是()。单选 A:刺激从小到大递增B:不同等级交替进行C:刺激从大到小递减D:不必考虑脱敏顺序

选项 实施系统脱敏时,正确的顺序是()。单选
A:刺激从小到大递增
B:不同等级交替进行
C:刺激从大到小递减
D:不必考虑脱敏顺序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属于典型的恐怖性神经症患者。其情绪症状为恐惧和痛苦,躯体症状有:“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瘫坐在地上”。病程的持续时间约为半年左右。为了进一步明确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关键点,有必要了解求助者的成长经历中有无类似的创伤事件、求助者的认知特点(是否存在不合理信念)、既往病史(了解求助者“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瘫坐在地上”等症状是否与躯体疾病有关)。选项A的“在高处恐惧后的内心体验”在案例中已有描述(“极其恐惧,’胸闷、心慌”);而选项B的性格特征在案例中亦有描述(“胆小怕事,性格内向”)。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的掌握情况。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二是它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并非与现实处境相关,也无道德评价的含义,故其心理冲突的类型为变形。而恐怖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有三方面:(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但一旦离开此情境,症状即刻消失(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因此具有情境性。(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瘫坐在地上”)。(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无法安心学习”)。结合上述诊断要点,可以确定该求助者是恐怖性神经症患者(恐高),心理冲突性质为变形。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的掌握情况。在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划分的过程中,一般根据许又新临床神经症三方面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病程为半年,评2分;精神痛苦的程度为中度重度,需要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故可以评2分;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为中度,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故总评分为6分,符合神经症的诊断要点。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因此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有:“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无法安心学习”。选项D的“不甘心失去机会”属于求助者的成就动机,不属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范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是典型的恐怖性神经症患者。恐怖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有三方面:(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瘫坐在地上”);(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无法安心学习”)。焦虑性神经症的表现为:(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抑郁性神经症则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则是强迫性神经症(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的主要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恐怖性神经症患者(恐高),其心理问题的特点是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瘫坐在地上”等多项躯体症状,同时伴有恐惧的情绪体验,其社会功能中度受损。故针对该求助者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为:(1)改善恐惧紧张的情绪体验(例如,将求助者的恐怖感下降到目前的1/3左右);(2)改善社会功能(可以与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安心学习)。选项A的“不再害怕”和选项C的“克服恐惧”,对求助者而言作为近期咨询目标是偏高的,而且也不符合有效咨询目标中具体量化的特点。选项D的“坚持自己独自到商店购物看电影”,对求助者而言,显然此目标也偏高,比较适合的目标是“可以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安心学习”。由于此题是单选题,故最佳答案应为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各类心理咨询方法的掌握情况。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化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厌恶疗法是指一系列通过使用痛苦的和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一些不期望行为的技术(改掉抽烟、挤眼、啃指甲等不良习惯)。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阳性强化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对个体只奖不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催眠疗法则是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人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中,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其适应证主要是各类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及某些心身疾病。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发生,比较适合治疗恐怖性神经症。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为恐怖性神经症患者,因此,针对该求助者比较适合的咨询方法有:(1)认知疗法,通过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从而缓解求助者的恐惧情绪。(2)系统脱敏法,针对求助者的恐惧情绪,可以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恐惧,经过反复练习,让求助者对过去引起恐惧的情境逐渐脱敏。(3)生物反馈法,通过生物反馈仪器,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来学会调节并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此外,还可以使用阳性强化法、催眠疗法和冲击疗法。但是由于冲击疗法完全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因此,此法不宜滥用。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才考虑采用的方法。由于选项C的厌恶疗法适用于行为矫正,故不适合该求助者。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系统脱敏法原理的掌握情况。系统脱敏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选项A正确),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选项D正确),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系统脱敏法使用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系统脱敏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2)在建构焦虑等级量表时,应做到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列层次,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如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那么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另外,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这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每一等级的刺激定量恰到好处,各等级间的级差比较均匀,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3)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系统脱敏法步骤的掌握情况。系统脱敏法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法的步骤有三步:(1)学习放松技巧,让求助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648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