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题:按照原稿纠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

免费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校对题:按照原稿纠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原稿】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很小的时候就在其父亲的严格管教下识字读书。戚继光的父亲为使儿子能成为一代将才,从小就教戚继光练武,并常向戚继光讲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希望戚继光向祖逖学习,苦练本领,将来报效国家。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把戚继光叫醒,教戚继光练剑。为锻炼戚继光的耐力,父亲每天让戚继光跑十几里路。一趟回来他常常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锻炼戚继光的臂力,父亲让戚继光练习举石锁。有时练完武,戚继光走路都困难。母亲见了心疼,求父亲放松一点。“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戚继光的父亲说,“我不想让他平庸一辈子,只能这样严格要求”。戚继光天资聪颖,而且酷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他十分佩服孙膑、管仲、岳飞等军事家,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在父亲的管教下,戚继光健康成长。十五、六岁时,他在各方面的成绩已相当突出,武艺十分了得。他能在飞驰的马上弯弓搭箭,射中目标;他力气很大,能单手举起石锁耍着玩。当地一些习武的人与他交往甚深,还经常比武,每次都以戚继光获胜而告终。戚继光武艺超群,学业也有很大成就。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阅读了《武经七书》和许多古代名将传记,从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戚继光从小就有强烈的进取心,吃苦耐劳,立志做一个报效国家、血战沙场的将领。在艰苦的磨炼中,戚继光经历了许多过去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也逐渐懂得了许多过去不懂的道理。那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任参将,抵御倭寇。他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等共四千余人,编成军队。这支队伍训练严格、纪律严明,屡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被当地百姓称为“戚家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各地,给倭寇毁灭性打击。戚家军基本扫平了多年为虐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后来又被调到蓟州,为保卫北部疆域安全战斗多年。他戎马一生,转战江南塞北,直到年近花甲才告老还乡,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浙江、福建一带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有关戚继光和戚家军的遗迹。他们那些英勇杀敌的故事,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选项

答案

解析 (1)“向祖学习”应改为“向祖逖学习”。(2)“大汗漓淋”应改为“大汗淋漓”。(3)“锻练”应改为“锻炼”。(4)“父之过”应改为“父之过’”。(5)[要求”。]应改为[要求。”](同时加问号)。(6)“菅仲”应改为“管仲”。(7)“在父亲的管教下……”段右齐。(8)“十五、六岁”应改为“十五六岁”(同时加问号)。(9)“戚继光武艺超群……”段首行前空2字,行距增大与上下一致。(10)“”取消加粗。(11)“<<武经七书>>”应改为“《武经七书》”。(12)“知识,开阔”取消多余字空。(13)“在艰苦的磨炼中……”另段起。(14)“招幕”应改为“招募”。(15)“戚继光率领……”段与上接排。(16)“”改为宋体。(17)“戒马一生”应改为“戎马一生”。(18)“爱戴和尊敬”应改为“尊敬和爱戴”。(19)“有关于”应改为“有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55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