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2017年的春节期间,央视播放了一个跟中华诗词密切相关的节目,同学们知道是哪个节目

最全题库2022-08-02  91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2017年的春节期间,央视播放了一个跟中华诗词密切相关的节目,同学们知道是哪个节目吗?
对,我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了是中国诗词大会,看来很多同学都观看了这个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和情感共鸣。那么,为什么要“寻文化基因”?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想揭开这些谜底,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传统文化在今天》。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时政新闻“2016反腐倡廉大事记”。
制度性文件密集出台、启动三轮中央巡视工作、审判省部级及以上“老虎”超40人、海外追逃900余人……2016年,反腐依然是中国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与营造不敢腐的氛围相同时,2016年从严治党、监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开始落实。
教师:阅读完材料之后,请同学们就我国的廉洁文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介绍我国廉洁文化的发展过程。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廉洁文化的发展过程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在师生共同交流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我国的廉洁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有能够因时而变。这表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过渡语:2016年是奥运之年,请同学们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2016年巴西奥运会会徽。
问题1: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2016年巴西奥运会会徽有哪些不同?
问题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2016年巴西奥运会会徽的不同,体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差异?
问题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2016年巴西奥运会会徽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交流,每组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代表发言。
第二小组代表发言。
第三小组代表发言。
……
同学们的发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又像现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2)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由橙色、绿色和蓝色组成,标志的颜色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图案由三个抽象的人体构成,手臂相连,舞姿曼妙,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同时,整体标志形象也抽象地形成了一个RIO。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使同学们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得出结论。
即: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概,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过渡语: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特点,那么,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1:传统文化是财富。
观点2:传统文化是包袱。
请同学们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辩论。
在同学们思考、辩论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即:
(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一层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集体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使同学们进一步感知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在梳理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即: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作用,同学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
作业:课下请同学们以《传统文化在今天》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下节课跟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传统文化在今天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1.鲜明的民族性
2.相对稳定性
二、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答辩题目解析】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并谈一谈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如下:
(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即在整课或整个单元甚至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那部分知识。
(2)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的重点在于教育学生。因此,针对学生实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理论认知问题,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那部分教学内容理应成为教学重点。
(3)社会生活实际。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关注社会生活。因此,教材中与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内容也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27492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