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以思想性为导向。作为一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

免费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1)教学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以思想性为导向。作为一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优先体现思想性的特点和要求,并把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该教学片段用情境、视频、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由”与“平等”,有助于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5分) (2)教学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以综合性为原则。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因此,要面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平等与不平等的现象,厘清对于“平等”的误区,形成正确的观点,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5分) (3)教学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步。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同时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5分) (4)教学理念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注重实践。遵循实践性教学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学应体现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其二,教学目的要指向学生的实践活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引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去践行。(5分)(注:汽车限牌主要是指限制汽车上牌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机动车数量的目的。)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参考答案:①上述造谣和传谣是违法行为,我们应当远离违法犯罪。②普通市民跟风买车是盲目的从众行为。③少数汽车销售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利益的诱惑。④公安机关对造谣和传谣者的处罚,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⑤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应该增强法律和责任意识,共同构建美好社会。问题:请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价理论和上述材料,谈谈材料分析题命制的一般要求。

选项

答案

解析 材料分析题是主观题中的常见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的命制一般有以下要求。
(1)情境设置合理,选择合适的背景材料。①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以避免测试无效的结果。②背景材料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体现正确的导向性,充满正能量。③追求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题干中,该材料分析题呈现的形式既有文字也有漫画,符合多样化的要求;背景材料的内容选取也较为新颖,符合时代性的要求;材料结尾部分强调违法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正向的引导。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呈现的是负面新闻,并且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材料信息过多,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题意。(6分)
(2)设问要明确。①围绕立意、根据情境设问;②设问要体现对考试内容的概括,要有针对性;③设问语言要准确、简明、通俗;④主观题设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模块入手。题干中,该材料分析题的设问与背景材料匹配,但无法体现该题的立意,设问过于宽泛,“请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设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6分)
(3)答案设置要精准。①答案设置要切题,与设问、材料的关系应协调一致;②主观题答案要简洁明了,抓住问题的核心;③在答案设置上应确保答案完整度和思路清晰。题干中,该材料分析题的答案与设问、材料内容符合,答案表述也简单明了,既使用了教材中的概念和术语,又不拘泥于教材;但是该答案的逻辑思路不够清晰,不利于理解。(5分)
(4)没有答案与评分参考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试题。主观题评分参考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该题缺乏评分参考的要求,没有体现主观题答题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的鼓励。(3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63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