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admin2022-08-02  41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化学实验”的内容标准: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的部分内容:三、氯离子的检验氯气能与很多金属反应生成盐,其中大多数盐能溶于水并电离出氯离子。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离子,可以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实验2-9】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要求:(1)对于氯离子的检验,学生已有哪些认识,具备哪些能力?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难点是什么?(4分)(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氯离子的检验”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对于氯离子的检验,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难点是排除干扰离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境,增强求知主动性;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教学难点: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进行杀菌消毒的。那存在溶液中的氯离子该如何检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氯离子的检验。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检验Cl-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往溶液滴加几滴氯化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教师:很好。进入溶液的Ag+与溶液中存在的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通过沉淀的产生来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口说无凭,下面我们一起做实验进行探讨。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实验2-9,然后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溶液,然后各滴人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教师提前准备,学生当堂探究)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哪组同学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和初步结论呢?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归纳:在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一般先在被检测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CO32-等的干扰,然后滴入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可判断该溶液中含有Cl-。
教师提问:上述反应涉及哪些离子反应方程式,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书写。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请3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并点评。
环节三: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氯离子的检验步骤。
环节四:布置作业
课下查找资料并进行实验,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838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