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

免费题库2022-08-02  66

问题 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预习提示先不看注释,看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不懂的字句可以猜一猜,也可暂时略过。然后借助注释,再读一遍,看看不懂的字句是否猜对了。人和动物之间也有斗争。 描写这类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读时注意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思考探究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积累拓展三、解释下列子中加点的词。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单元介绍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能够翻译句子;积累文言文词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议论的写作于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学习屠户的勇敢和机智的品质。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确定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强调:诵读古代诗歌,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这意在强调引导学生掌握独立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结合以上要求设定了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文言知识。为理解文中内容打基础。
(2)教材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关系。
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者用简洁生动地语言表述了屠夫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深刻地讽刺了当朝身居高位却不管百姓死活的恶势力的贪婪嘴脸。因此制定教学目标(1)和(2)。
(3)学生情况。初中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但文言知识学握不多,信息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生活阅历浅,对于本文中屠夫和狼的象征意义理解起来较有难度。因此制定了教学目标(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49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