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

练习题库2022-08-02  18

问题 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选项 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
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C.三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
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教学实施技能的拓展研究。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在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A项:《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为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左联”五烈士而作的文章,文中控诉了反动派的罪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优秀作品,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反思与痛恨。《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通过描写小狗在文革时的悲惨遭遇,折射出那个疯狂的时代。三篇文章通过描写不同时期和国度的悲惨事件,展现出人类经历的相似之处,引起我们反思、警惕。在拓展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该教学过程中的拓展阅读是为了深入研究文章的思想意义,并没有提到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三篇课文的主题明确都是对非人道的社会暴行的揭露,具有拓展阅读价值,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三篇文章的历史时期不同,《为了忘却的纪念》创作于1933年2月8日国共内战时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创作于1958年8月,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小狗包弟》创作于文革年代,分析错误,排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735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