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

admin2022-08-02  38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细胞膜以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设疑:各组成成分怎样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呢?引入课题。
(二)创造情境,讲授新课
1.播放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简短视频,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及动画,提出问题:
问题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磷脂双分子层。)
问题2: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问题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问题4:那么细胞上的糖蛋白是怎样识别物质的?(通过糖蛋白与被识别物质特异性的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动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教师最后结合流动镶嵌模型动画,并对本实验进行补充讲解。
(三)动手操作,构建模型
提供材料,各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模型制作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归纳流动镶嵌模型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留思考题: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吗?课下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生物中除某些病毒外,都具有生物膜。真核细胞除质膜(细胞膜)外,还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膜。生物膜形态上都呈双分子层的片层结构,即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位于其表面或镶嵌其中,另有少量糖类通过共价键结合在脂质或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的生物膜有不同的功能。质膜和物质的选择性通透、细胞对外界的信号的识别作用、免疫作用等密切相关;神经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是高度分化的可兴奋性膜,起着电兴奋、化学兴奋的产生和传递作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和光合细菌膜可将光能分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内膜可将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内质网膜是蛋白质及脂类生物合成的场所。所以生物膜在活细胞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形成、转换和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生物膜包括细胞中的所有的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
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细胞膜成分的探究历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在分析实验的过程总结知识点,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去发现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总结归纳的能力。
模型学习法: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直观有效的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803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