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

资格题库2022-08-02  49

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的期望,也是他师范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还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那么,你的看法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10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
一让“学高”营养自己的学生,塑造师者风范
“学高”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学识,业务精湛,教育教学能力突出,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知识储备要足够大,能够轻松地驾驭课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准备给学生一碗水,或者学生准备从教师那里取一碗水,教师拥有的水储备至少要比碗大,能让自己的储备包容学生取水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碰到边、碰到底,甚至根本不能装满碗。
从知识层面说,就是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足够大,能满足学生欲求的知识,能够包容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不能让学生有种“这位教师水平不高,肚子里就那么仨核桃俩枣”的感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把自己的知识层面满足于本专业,还要利用好各种媒体,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向不同学科有所延伸。通过努力,不断发展自我,完备自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时,一要“精”,即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不做“门外汉”,就是有厚度;二要“广”,即要广泛猎取不同学科的知识,能旁征博引,就是有广度。只有这样,让自己“学高”,才能塑造自己在学生面前“师”者形象。二让“身正”激励自己的学生,塑造师德模范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意思是,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大家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大家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它比言教更容易被人接受。
教师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很明显,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该提前到教室门口;要求学生不能打架斗骂,教师就不能在学生面前暴粗口,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自己首先要不穿奇装异服等,看似微末细节,实则细微之处方显本色,细微之处才是教育的根本,所有这些,无不证明,身教重于言传。
很欣赏“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当从细微之处抓起,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时,自己先摒弃一些不良习惯;让学生遵守纪律时,自己也要先遵循教育规律。“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绝对不应该是一句句简单的口号,它应该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它必有一种内驱力引领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前行和发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其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操度着教师知识和才能进行有益地发挥和传承,激励着学生不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tihaiku.com/congyezige/1145322.html

最新回复(0)